那一年的端午,与妻儿正在杭州,于是应景去了孤山,泛舟平湖,赏尽西湖夜色。这样的时光,对我来说确实很少,绝多的日子里,我就像夜空中的孤月,独来独往,因为习惯倒也不觉孤单。
而那一次却不同,回来的路上,看见一位老人独自坐在湖边,蓝得深沉的湖面背景中,花白头发的身影甚是寂寞。如果换做他日,我定会是不同的感悟,而那天却没来由的觉得心疼。
或许,老人自有自己的快乐,享受这份安静的自我,就像平时的我一样。可因为我的环境的改变,而自然的去作了对比,竟然比得可怜了。
次日,泛舟至湖心亭,一路莺歌燕舞,春潮涌动。享受合家之乐的时分,对路边一个鸟笼里的孤独的鸟发起神经来,心想主人为何不多放一个异性,使得鸟儿快了点,想来此也是应景的对比吧。
心情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换的,所以会显得绝对的感性。正是怏然的春色何熙的氛围,让我不去怀念孤身一人的轻松与恬然,享受起群居的乐趣了。
人从出生刹那始,就注定有人会陪伴着你、爱护着你、依靠着你,也注定你会陪伴着她、爱护着她、依靠着她,这也算是动物的本性吧,世上没有孤单的动物能活得长久的,总是努力的过着群居的生活,延长着自己已经家属的繁荣。一旦落单,显得无助而难过,不断哀鸣,最后默默离世。
而人却不是这样,有时偏偏要脱离开集体或者亲友,去追逐独自一身的自由。哪怕身处群体中,也会保持着各自的理想,兴趣着私人的兴趣。这,或许是要归根于思想。
思想,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,也是人类得以进步的基础。
所以,找寻一生中相伴相恋的爱人,巩固相知相望的友人,聚集相同相类的同人成为最重要的经历。在亲情中、友情中、热情中追逐着同样的目标,得到自足和幸福。
其实,人也无法离开这样的群体氛围而孤独的活着,甚至生存。群居成为人生的主题,为着和谐的群居而压抑自己的独特,妥协自己的个性,迎合着群体的趣味。不同的差异的个体最终融合成共性的群体,推动着各自的目标实现的路程,或达到,或失败,都无法控制,也用不了去懊恼。
这其实就是生活的本性,从动物而来,为动物而去,一代代的重复着、延续着并不断融合着、同化着。
可我们毕竟不是动物,因为有思想。
思想可说是人类最深的秘密,及时最亲的人也无法获知。思想也可以说是人类最大的成就和特质,让看似相同的人区分开来,造成五彩斑斓的生活。
哪怕像是漫漫长途中一盏微弱的路灯,也会十分的耀眼和珍贵。
而,也仅仅是思想,也只能是思想。
所以,说喜欢孤独的人都是虚伪的,没人能离开群体而快乐。不孤独的人是无趣的,在心底深处保存一份珍贵的自我,哪怕无处释放,也可以安静的坐在湖边一下午,任空气、任春风、任任何无知的物质挥发着,即使仅仅只有万分之盎司,都是一种享受,也是一种成就。
评论